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超强的决心加大反腐力度,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之时的一次伟大尝试,是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初创和奠基,这次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创建了“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1.理论意义 第一,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开始了初次执政的伟大探索和实践。第二,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次伟大尝试。第三,党在中央苏区采取各种措施和机制进行了廉政建设上的探索,最终取得显著成效。 2.实践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的理念、思路和举措,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重大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1.国外研究现状 江西苏维埃时期革命理论、革命道路的创立与开辟方面。吉姆在其所著的《中国共产主义政治下的苏维埃江西》一书中认为,该时期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和借鉴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美籍华裔学者黄宗智在《中国共产党和农村社会(1927—1934)》一书中指出,农民的力量是强大的,对中央苏区的改造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也提到了这一时期的革命精神与斗争。 2.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中央苏区廉政的历史背景,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其对后续反腐斗争具有重要影响。第二,关于中央苏区廉政建设措施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如何推动政府透明度和责任机制。第三,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的研究,指出中央苏区的廉政实践为当前反腐倡廉提供了重要借鉴。
首先,对中央苏区党的廉政建设的历史背景开展研究。从中央苏区红色政权的建立与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的历史脉络,分析其对廉政建设的深远影响。其次,对中央苏区党的廉政建设理论基础与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探讨其思想来源与实践路径。再次,对中央苏区党的廉政建设的主要措施以及成效进行研究和总结,聚焦其在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中的创新。最后,对中央苏区党的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当下的反腐倡廉提供借鉴。
文献研究法用于搜集和整理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以掌握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归纳总结法则用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提炼出重要观点。历史分析法将帮助深入探讨中央苏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廉政建设措施及其成效,形成全面的理论框架。
中央苏区的全称是中央苏维埃区域,即中央革命根据地,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伴随着中央苏区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也迅速开展起来。1. 中央苏区红色政权的建立。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始于1927年,当时国民党背叛革命,迫使共产党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政权的稳定与发展。2.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到了1930年,长汀会议对土地革命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实行了“抽多补少”和“抽肥补瘦”的分配原则,确保了革命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公平正义,极大地改变了苏区的社会生活面貌。
1.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 中原大战的结束使得蒋介石有了充足的军事力量与时间精力来“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1930年10月下旬,蒋介石调集10万余兵力,对中央苏区展开大规模的军事打击,严重威胁到苏区的生存与发展。2.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 除军事“围剿”外,国民党还对中央苏区实行经济封锁,这给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带来极大威胁,导致物资匮乏,限制了苏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1.腐败现象的表现 第一,贪污公款,侵吞公物。第二,随意开支,浪费严重。第三,官僚作风,强迫命令。在中央苏区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第四,官商勾结,投机营私,破坏了社会公信力。2.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危害。一是思想上,受封建官僚政治思想的影响,导致一些干部缺乏廉洁自律意识。二是组织上,革命队伍不纯,部分干部缺乏革命精神。三是制度上,新生政权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四是体制上,政治体制相对集中,监督不足,也导致了权力的滥用。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廉政建设的思想理论。第一,“社会公朴”思想强调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第二,“廉价政府”理论注重对政府开支的控制和透明度。第三,权力监督思想强调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2. 列宁关于廉政建设的思想理论。思想教育方面,列宁认为,“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监督体系方面,一是党和国家监察机构的监督,确保权力不被滥用。3.党内早期领导人关于廉政建设的思想理论。第一,陈独秀的廉政思想强调了党内的自我监督和自律。第二,李大钊的廉政思想提倡党员干部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三,瞿秋白的廉政思想关注于党的建设与社会公义的统一。第四,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则强调了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1.廉政建设的发起阶段 在1931年11月1日,中央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并通过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标志着廉政建设的正式启动。2.廉政建设的深入阶段 在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深化阶段,反腐机构持续完善,1932年9月20日,中央发布了《关于继续改造地方苏维埃政府问题》的训令,明确反腐败的方向与目标。3.廉政建设的高潮阶段 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央苏区党的廉政建设达到了顶峰。最后,查处了一大批贪污浪费、官僚腐化的案件,展现了反腐败的决心与成果。1934年2月13日,最高法院公开审判了左祥云等人的腐败案件,进一步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
1.建立与健全苏维埃民主制度 建立健全民主制度是中央苏区廉政建设最根本的举措,确保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2.建立和完善财政制度 第一,建立预决算制度。临时中央政府颁布的《暂行财政条例》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经费应由其财政部门形成预算”,确保财政透明与合理分配。第二,建立审计制度,早在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之前,苏区各县就普遍成立了审查委员会。第三,建立税收制度,税收是中央苏区财政的主要来源。为了统一税收,中央执行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暂行税则》。第四,建立会计制度,1932年12月,中央财政部发布了关于统一会计制度的训令,确保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第五,建立国库制度,苏维埃国库负责掌管国家一切现金项目的收入、保管和支出。3.建立健全党政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党政监督机制是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它包括党内监督和政府监督两方面,确保权力的合理行使。在党内监督上,一是严紧党的纪律,确保党员干部的行为符合党规。
1.节省了中央苏区的经费开支 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开展,节省了大量经费开支。据苏区中央审计委员会统计,从1933年下半年开始,中央苏区的财政状况逐渐好转,经济效率显著提升。2.培育了苏区干部的优良作风 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开展,使苏区于部的作风得到极大转变,从中央到乡苏的广大干部逐渐形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3.增进了群众对党和苏维埃政府的信任和拥护 中央苏区党的廉政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进了广大群众对党和苏维埃政府的拥护和支持,为政权的巩固提供了坚实基础。
1.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是廉政建设的首要条件 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与苏区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分不开的,强调了榜样的重要性。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 在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苏维埃政府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了党员干部抵御腐败和预防变质的意识,确保了党的纯洁性。3.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是廉政建设的根本保障 在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中,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制度,保证了廉政措施的有效实施。4.健全监督机制是廉政建设的锐利武器 中央苏区在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主要归功于逐步完善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监督机制,确保权力的透明与制约。5.坚持群众路线是廉政建设的力量源泉 坚持群众路线为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凝聚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
1.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其坚定的反腐决心是廉政建设成功的保障。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加强思想教育是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提升全体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3.加强制度反腐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第一,建立科学完备的反腐制度体系,确保权力行使的规范与透明。4.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形成对公权力监督的合力 监督机制是反腐败的锐利武器,通过多方位的监督确保反腐工作的力度。5.坚持常抓不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是党的重要任务,必须长期坚持。
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之时的一次伟大探索和尝试,是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初创和奠基,其实践和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围剿”失败,党和红军撤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前后历时三年时间,经历了发起、深入和高潮三个阶段。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当前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到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也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