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奋斗历程中逐步形成的。从近代以来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历史对比,展现为什么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找到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同时吸收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这些文化资源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础,为理论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将地方特色文化形成教学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
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比,从不同时空维度,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丰富成果。运用贴近生活的案例和国内外热点事件,增强说理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要会议、重要讲话文本系统梳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基础的重要性。
利用图片、视频等视觉元素,直观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和进程。通过“问题链+图像”的方式,在增强说理的生动性和感染力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理工类学生偏好逻辑思维,思政课教学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需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客观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态势和成就。通过数据分析和推理,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使学生能够理性认识现代化的过程。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环环相扣的问题。这样的设置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
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魅力。通过模拟情境或案例分析,增强课堂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使学生对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
引导学生参与对本地区或本校实践调研活动,与所学专业结合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和进程,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讲述者”角色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故事。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对学生的实践调研的成果进行科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通过反馈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实践经验,促进其在思考和行动上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