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的语言反馈影响儿童的发展 2.教师反馈的作用 3.教师反馈水平参差不齐
1.教师反馈行为作用 2.教师反馈行为类型 3.教师反馈行为策略 4.教师反馈行为的影响因素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1.教师反馈 2.语言教学活动
本研究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描述周口市X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反馈行为的现状,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改进策略,增强教师反馈行为的有效性。
本研究选择了河南省周口市X幼儿园进行调查。2025年春季学期,,其中,托班1个,小班3个,中班3个,大班3个,专任幼儿教师18人,都是专科以上学历。
本研究按照“文献梳理—分析资料—现状调查—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提出策略”等6个步骤来设计周口市X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反馈行为研究的思路
现如今“公平”这一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大部分教师在思想上能够意识到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但在师幼交流相处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区别对待幼儿的行为。
教师反馈语句单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反馈内容缺乏多样性,通常只使用固定的表达方式,如“很好”、“不错”、“继续努力”等。这种单一的反馈方式可能导致学生感到反馈缺乏针对性,无法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或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教师形式反馈忽略具体情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反馈内容过于模板化,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学习背景或具体任务情境,导致反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种反馈方式可能让学生感到敷衍,无法真正理解自己的问题或获得有效的改进建议。
教师反馈语预设性过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在反馈时过于依赖预设的结论或期望,忽视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思考过程。这种反馈方式可能导致学生的创造力受到限制,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感到被误解或忽视。
1. 教师对反馈语的认识不够深入 2. 教师缺乏公平反馈概念 3. 教师忽略幼儿情感需求 4. 教师教育机制需加强
1. 幼儿语言水平参差不齐 2. 幼儿语言活动兴趣不高
1. 加强理论学习,深化反馈认识 2. 关注每一个幼儿,树立公平反馈概念 3. 及时关注幼儿情感需求 4. 提升教师应变能力
1.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需再提高 2.幼儿语言活动的兴趣要积极培养
大班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反馈行为研究结语